2016年6月29日至8月30日,中央第二巡视组对审计署党组进行了专项巡视。10月13日,巡视组向审计署党组反馈了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解决问题的担子压给被巡视地区部门单位党委(党组),明确责任,限期整改。“中央巡视组深刻指出了审计署党组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针见血,挖出了病灶,找准了病根,使我们深受教育和警醒。”审计署党组以上率下,带头落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全面强化依法审计,看好、管好、用好国家的资金,推动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名副局级干部本来可以由非领导职务转为实职,但对其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进行抽查时,发现未如实报告配偶名下房产。署党组及时作出调整,不再将其列为符合条件人选,并给予相应组织处理。
“执行干部选拔任用规定不够严格,管党治党不够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督责任缺位……”
“这些问题表现在各个层面,根子在署党组,根本原因在于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审计署党组态度明确,必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政治意识,把党建工作摆在优先和引领位置,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首先从落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做起。
署党组以上率下,先后组织18次党组专题学习和中心组学习,召开全署3000多名党员干部、全国审计机关6.4万多人参加的视频会议;将3个方面的8个问题、4项建议,细化为50条整改措施,署党组书记直接承担26条;建立整改方案和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成立12个督导组,对全署69个单位的巡视整改情况进行督导……在署党组带动示范和压力传导下,各单位层层抓落实,每半个月报送整改进展,逐项销号。截至目前,审计署党组明确2016年底前完成整改的37条措施已全部整改完毕,2017年底前完成整改的1条措施和12条持续整改措施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以党建为引领,把主体责任与巡视整改有机结合起来,是审计署的特色做法。审计署机关加上18个特派办、派出审计局共3000多人,每年有200多个审计组在外面工作。署党组根据这一情况,在审计组设立临时党支部,将参审党员的组织生活、廉政教育与日常管理纳入临时党组织工作中。
“临时党支部是从时间看是‘临时’,但实际上它所发挥的作用可不是‘临时’的。”沈阳办纪检组长宋民介绍说,一线审计人员必须定期向临时党支部汇报业务和遵守纪律情况,强化了对审计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这对从严管理审计队伍效果非常明显。
在特派办独立设置纪检监察处室,加强资源整合,也是审计署党组落实巡视整改的有效做法。过去,各特派办机关纪委与机关党委合署办公,没有单独设置纪检监察处室,监督力量明显不足。2016年,审计署党组决定对特派办机关党委、机关纪委、人事教育处机构职责进行调整,将特派办机关党委与人教处合署办公,在特派办专设了纪检监察机构,充实监督执纪力量。
“中央巡视是对审计署的‘把脉会诊’,使我们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巡视整改的过程,也是加强党组织建设、接受党性锻炼的过程,大家思想深受触动。”审计署办公厅主任魏强表示。
“近些年审计署机关发生了个别审计人员违纪案件,提醒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丝毫含糊,必须抓好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审计署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刚所说的“个别审计人员”,其中就包括审计署卫生药品审计局原副局级审计员全宝。
2016年,全宝在执行审计任务期间违规接受被审计单位宴请,其还存在不如实填报个人有关事项、违规向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推销商品、违规持有非上市公司股权等问题,最终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和降低退休待遇处理。
审计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审计署财政司副司长陈磊看来,审计监督同各行业、各个部门都有联系,“人家不怕种树的,只怕烧山的”,审计干部往往容易成为被“围猎”的目标。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审计署党组紧紧抓住依法审计这条“生命线”,打出“组合拳”,推动依法审计向纵深发展。
推进全覆盖。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有效防范“人情审、腐败审、有选择性审计”等情况发生。
建立约束或制约机制。“审计工作最核心的就在一线,风险最多的地方也在一线,如果一线失职渎职没有发现问题,或发现了没有报告,那么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济南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赵勇表示,审计署紧紧抓住一线审计,把审计现场作为防控重点,坚持审计计划、实施、审理和报告“四分离”,各环节既相互制约又协调有序,一层监督一层、环环紧扣,确保任何一个环节都难以把问题“抹掉”,做到事事靠程序、留痕迹、可检查。
严格业务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晋升、问责的重要依据。沈阳办纪检组长宋民介绍说,“通过廉政跟踪检查,如果发现有的审计干部总是发现不了问题,那我们就要分析原因,是能力素质不行还是失职渎职。这些情况将和干部晋升、问责挂钩,以此倒逼审计人员依法履职尽责。”
“中央巡视后,审计署进一步加强了对审计权力运行的约束和监督,扎紧制度的笼子,严格规范审计行为。”审计署机关多名干部表示,审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必须用更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
“推进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的具体意见进度较慢。”针对巡视组指出的问题,审计署召开4次座谈评估会,5次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与有关部门领导同志沟通协调,对研究起草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目前,该文件已经中办、国办印发。
这是审计署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服务国家治理的一个缩影。
“中央巡视对审计署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要切实针对指出的问题,举一反三,从体制机制上着手,用一项一项具体的制度机制,促进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署党组成员、副审计长孙宝厚表示,署党组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制定、修订27项制度。
比如,针对审计人员经常在驻地以外开展延伸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审计署各党组成员深入审计一线调研,提出《审计署执行< 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延伸审计交通费管理规定》,努力改善审计一线工作保障。“吃、住、行这些事情看似不起眼,但却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护审计公信力。”上海办金融二处副处长吴斌说起常年在外出差的感受,对这项制度竖起大拇指。
审计署还专门成立了8个专题研究组,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对已有制度逐项梳理研究,从全面从严治党、班子队伍建设、审计权力运行、机关内部管理、审计现场管理、审计质量控制、履职尽责、监督执纪问责等8个方面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审计署制度(2017版)》,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规范化水平。
审计署制度修订组负责人武晓晨同志介绍说,《审计署制度(2017版)》不是简单的制度罗列,而是类似法典的编撰,体系性、可操作性非常强,涵盖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审计组重要事项操作指引、干预审计行为登记、审计署工作人员问责暂行办法等方面,对于规范审计行为、强化依法审计具有重要作用。
巡视整改永远在路上。巡视结束,并不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审计署党组成员、法规司司长刘正均表示,巡视监督不是一阵子,要摒弃巡视整改“过关”心态。下一步,审计署党组仍要对持续整改的事项紧盯不放。“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中央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加强扶贫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加大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的揭示力度,着力促进深化改革。”(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