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对央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利用两个多月时间进行审前调查,待摸清审计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人物后,才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明确时间安排、人员优化、审计重点、审计方法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如审计收购、建设等项目时,采取内外取证等形式,发现一些企业存在未经有效评估和充分可研论证等问题,编制审计取证记录时,把时间、地点、现场状况、责任人、资金额度及走向等记录得非常清楚。
如将某年某企业多计收入问题定性为: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的规定。特别是审计署的《审计发现问题汇总表》更值得内部审计学习借鉴,清楚交代“单位名称、事实表述、问题金额、问题定性、定性法规依据、责任界定、处理处罚意见建议”,让被审计单位心服口服。
审计署项目审计结束后会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严肃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建议,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上报整改情况。另外,审计署每年都公告一年来查处的主要问题,如“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查处情况”,同时认真通报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公告问题整改情况、倒逼企业认真整改问题、严肃问责是避免屡查屡犯的最有效手段。
国家审计经常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及时反映企业的困难和对一些重要事项的建议。如调查分析油价问题、贸易摩擦、税收政策等对企业的影响,及时向有关国家部委提出完善政策规定和措施的建议,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努力解决疑难问题,受到企业的好评。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国家审计除了按两办经济责任审计新规定的事项进行全面审计外,也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调整审计重点,提升审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注重处理好全面审计和突出重点的关系。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审计署按季度实时开展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并及时公告,特别是对“污染防治、精准扶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进行及时跟踪审计,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肯定,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国家审计采取定期开碰头会,对央企普遍存在的“应招标未招、乱发工资奖金、向改制分流企业让利、虚增收入、金融衍生品业务风险、安全环保”等重要问题,要求所有审计组予以关注。通过举一反三发现同类问题,提高了审计效率,同时也巩固了审计成果,警示了企业,规范了经营行为。
审计署严格执行“八不准”工作纪律规定,尤其在吃住行上严守纪律。审计人员在企业食堂用餐并付费,不坐企业车辆,住宿在定点宾馆并自行付费,审计期间也经常进行廉洁自律检查。严格的纪律要求,彰显了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
国家审计注重“六检查、六核实、六结合”。“六检查”即一查会议记录、纪要、文件,二查有关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三查合同及有关台账,四查有关资产处置,五查资金走向,六查有关处分决定。“六核实”即一是核实举报,二是核实会计信息,三是核实重大决策过程,四是核实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五是核实审计问题整改,六是核实重大事件的处理。“六结合”即一是外审与内审相结合,二是总部(上级)审计与直属(下属)企业审计相结合,三是过去与现在相结合,四是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五是随机抽样与判断抽样相结合,六是指出问题与提出建议意见相结合。
内部审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学习借鉴国家审计的上述经验做法,更加严谨细致、优质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审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