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就是审计工作的着力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贯穿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内部审计要做好使命担当,从以下五个维度深入筑牢风控屏障,推动金融机制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统筹党建和业务双发展,筑牢思想安全保障。推进党建业务融合,互促共进。确保治理方向严格契合党政方针,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实现“党建入章”全覆盖,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和网点党员全覆盖;建立党组织巡察制度并实现常规巡察全覆盖,通过巡察监督,实现与审计、风控的高效配合,提升防控金融风险能力,为战略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安全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职能。要坚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组织上的独立,要在章程中明确内审机构的地位,强化内审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直接报告机制,确保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干扰,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和目标,切实将审计防线布在财务风险、合规风险、舞弊风险等重要领域,建立长效化常态化审计监督机制。
三是落深落细审计整改机制。要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汇报管理层,要充分考虑审计建议在重要决策中的作用,关注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力的责任人进行二次追责,确保所有重大问题能够及时整改到位。
一是及时调整审计重点。要进一步加大线上业务金融风险的审计力度,筑好数字金融迭代的风险壁垒。要强化三农领域信贷投放的合规性审计,打造强大内核支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要定期和管理层确认风险导向,找准审计工作的发力点,确保聚焦风控。
二是及时汇报审计发现。审计人员要坚持诚信、客观、保密的职业道德准则,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及时汇报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得以任何形式隐瞒、帮助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及时完成审计任务。要实时关注审计进度,定期和管理层交流审计检查遇到的阻碍和限制,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要坚持审计质量保障与改进机制,及时复核审计底稿,严格把关重要环节。
四是及时开展后续审计。要注重审计结果的沟通,定期关注重大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同类问题是否屡查屡犯。审计人员应当后续审计中持续关注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及时跟进遗漏或新发现的问题,确保后续审计取得实效。
一是注重简化流程和合规审计相结合。一方面要坚持依法合规开展审计工作,坚守底线原则,扣牢重要关卡;一方面要全面简化审计流程,加速整合审计资源,减少被审计单位的重复反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是注重审计容错和业务发展相结合。要推动实施审计容错免责机制,明确启动容错免责的适用情形,划定容错免责的区间和范围,鼓励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大胆创新、积极探索。
三是注重审计证据与事实相结合。审计证据一旦脱离现实,将会使问题定性显得牵强附会。要做好审计检查的“望、闻、问、切”,摸清证据与事实之间的关联性、因果关系等重要环节,确保审计客观公正。
四是注重云计算和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要深化云计算在非现场审计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运用,聚力提高审计模型的精准度,切实提升审计效能。要强化数据分析能力,加大对财务数据、合法合规、道德环境等重要环节的风险识别能力,提升风险保障力度。
五是注重审计沟通和审计检查相结合。要将审计沟通嵌入审计检查全流程,加大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重点、问题定性、事实层面等方面的沟通交流,确保审计目标顺利实现。
强化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协同模式,要从审计路径协同机制、审计成果共享机制、风险督导机制、部门协作机制等全面发力,形成目标、流程、标准、监督“四个统一”的工作理念。要结合联动审计、联合审计、交叉审计等多种方式,加大内审人员参与实施协同审计,实现审计资源的高度整合。坚持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借助力量,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
一是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发挥党员督学作用。把抓好基层党支部学习作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阵地和依托,推动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坚持审计党员带头全员参与,以政治学习为根本,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实现学习全覆盖。
二是建立以审帮学机制,畅通内部提升途径。坚持以老带新,注重在项目中培养年轻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定期轮换审计人员的对接项目,避免形成固化思维的同时,提升审计人员多元业务审查能力。
三是推动外部交流,提升审计视野和格局。注重横向和纵向相结合,推动审计人员与同业、专家、监管等方面的学习交流,加大关注行业新典型、新风险、新方法,切实提升审计应对新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