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监督机制,在保障党中央令行禁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保证这一制度落实十分关键。
一、创新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某集团省公司结合自身业务特色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考核标准建立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负面清单》(以下简称《负面清单》),作为经济责任评价体系的基准,力图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每位领导干部,从而降低评价的偶然性和偏差度,提升审计的权威性。《负面清单》中的评价指标聚焦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并且省分公司基于风险对于《负面清单》中的评价指标赋予了不同的评分权重,实现了标准化和量化的评价目标。
二、建设数字化审计平台助力经济责任审计作业提升及评价指标落实
(一)审计作业标准化。包括“审计内容”和“审计作业流程”的标准化,可以确保审计人员在应用智慧审计作业评价系统时,通过统一的风险点、执行规范的审计程序,输出标准的审计发现,关联正确的评价指标。
(二)审计评价科学化。一是科学区分“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二是科学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合理容错机制。
(三)审计结果公正化。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经责审计结果进行认定。
(四)以智能化系统支撑经责审计创新的落地实施。核心是建立前台作业系统,规范审计作业流程,并通过中台审计业务逻辑的建设,在前台审计作业系统中自动化推送或者可选择性地调用恰当的后台审计资源。
三、启示
在项目尝试中既要注重数字化工具对经责审计的支撑,也要注重经责审计本身的审计方法提升。只有练好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功,以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作为审计起点,规范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严格执行审计流程,系统审计标准,才能实现经济责任审计效果最大化。
节选自《中国内部审计》2022年第2期
文章作者:于佑杰 田梅林 周华 刘亚鹏